Back

UI中国专访

前阵子接受了UI中国的专访,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原封不动搬到博客上来,以下是采访稿正文:

采访:UI君 肚脐美少年&

Victor,也叫可乐橙,UI中国会员,IFEC译文团队核心成员之一,每周发布UI设计领域的译文。 欢迎登录UI中国网站 www.ui.cn,进入我的个人主页(http://i.ui.cn/ucenter/93876.html)阅读UI设计译文干货!

采访可乐橙的过程,有点好像高考前夕家长会请一些大学生在家一对一辅导小孩的状态。当然他是老师我是学生,有问有答而且凡事都会告诉你为什么。

好奇心极重的他同时也很享受“好奇心”特质给他带来的一切,是继续探索世界的动力,敢于去尝试新鲜事物,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长期守在自己的世界中,偏安一隅,怎么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呢?”

这就是他,一个说起话来循循善诱,给人以踏实稳重之感,不急不躁的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做一个积极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吧!

UI中国:介绍一下自己

**我:**我嘛其实算是半个科学青年吧,不是文艺的那个路子。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种特殊的崇拜。

一大爱好就是看科幻小说、电影之类的作品,思考未来的社会、未来的生活。 我本人也是个重度的实用主义者,其实不说别人不一定能看出来是设计师。比如我穿得就不怎么讲究,哈哈~

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电子信息专业,从事设计工作5年多了。 最初做平面设计,中途有一小段时间转做了网页前端,从此才算真正进入互联网行业。 大概有两三年时间我都在同时做网页设计与前端的工作。这期间,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其中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开始折腾个人网站,改过许多次版,并且坚持在里面写写东西。

UI中国:大家所了解的可乐橙多半是以翻译优质外文为主,是何种原因开始了这样的兴趣?第一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翻译下来,途中遇到什么问题?

**我:**算是一种偶然发现。

同行之间会互相分享一些资料和信息。有个小伙伴发我一篇设计文章,看了很受用,在文末发现这篇文章是翻译来的。

然后好奇宝宝发作,找到了它的原文出处,发现那里设计文章质量很高,当天就挑了一篇开始翻译。

第一次翻译其实惨不忍睹,原文看两遍才懂。第三遍边看边翻,卡住无数次。翻完再读一遍译文,还是惨不忍睹。于是润色、修改措辞,整个翻译过程花了3个晚上。

但是翻译挺有意思,加上我本来就喜欢写写东西,后来就没多想,出于惯性坚持下来,反正一周一篇频率也不算高。

UI中国:何种契机驱使长期翻译,坚持这么久就没有想要过放弃么?

**我:**坚持了3、4周之后,开始感到翻译速度和译文品质有明显提高,觉得长期坚持下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情的意义。

我想到了4点:

第一,我喜欢写东西,这能保证我长期处在一种写作、组织语言的过程中,算是一种日常训练。

第二,每周挑选原文的过程中,都能有发现、有收获,这对设计也是有意义的。

第三,我还挺喜欢英文的,虽然水平一般,但不想荒废掉,这是与英文保持接触的良好方法;第四:这一点我比较晚才意识到,就是文章慢慢开始有读者之后,就会认识许多同行,交流中会有收获,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坚持了一段时间,这4点都一一得到印证。

不过这个翻译项目也有停止的可能,如果哪天我离开设计行业,或者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那就无法正确理解行业中的一些概念和思想,也无法保证译文质量。

可乐橙一年内翻译的文章:

UI中国:你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翻译UI设计文章背后的故事分享,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除了翻译,我有空就会写些文章,什么都写(虽然现在少了,不过以后会恢复的,最近要忙很长一段时间)。

这篇译文背后的故事,仅仅是各种自我消遣的杂谈中的一篇。写文章和做设计挺像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想法时刻会变化,会成长。本来只想简单写一点,写着写着意犹未尽就变成这样一篇详细的翻译手册了。

UI中国:如何看待UI设计这个环境?

**我:**简单的说就四个字:回归理性。

现在是2015年12月,我个人觉得这个时间点正处在UI设计的沉淀期。

前几年、前十几年,科技界取得进展确实太光彩夺目了,尤其是智能移动设备的诞生于发展。新兴行业呈现出的图景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时间能看到整个行业百家争鸣一片繁荣。

但这种拓荒者们带来的繁荣不会持续太久,需要时间冷静、沉淀、反思,然后再迎来新的、真正的繁荣。可以看到业界越来越少讨论空洞的概念,对于炫技式的设计有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越来越注重设计的回归,回归产品与业务本身,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UI行业目前的处境。

UI中国:作为UI设计师觉得UI设计较其他设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我:**我觉得作为一种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设计,它与其他的设计有本质上的不同。

印刷品、工业产品、建筑、服装等,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到一件产品上,而产品一旦产出、售出,就无法继续掌控它了。

UI是一种不断演进、随时变化的设计。UI设计与具体业务能够更紧密的结合,能够更快做出改变,工作方式与思考方式自然就不同。比如我们可以接受暂时的不完美,单凭这一点,就足够把UI与其他设计区分开了。

UI中国:现在很多人都要转行或是从事UI设计这个工作?你如何看待?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一些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我:**好现象嘛,加入的人多了,更容易推动UI行业进步。这是挡也挡不住的趋势,我也是从其他设计转过来的。

建议有这么几条:

  1. 善用网络。搜索不是输入关键词敲个回车而已,也不只局限于搜索引擎。要用人肉搜索的精神去寻找所需的知识,互联网比你想象中还要大。
  2. 保持好奇心。也就是多问为什么,甚至可以小声说出来,长年累月会养成自言自语的习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样呢?” 然后心里真的会对许多事情产生疑问,再用第1条的方式去寻找答案。
  3. 与人为善。总会遇到一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往往是由人引起的。好好与人相处,保持好脾气。带着情绪做事情,不会有好的成果,也得不到有价值的收获。

UI中国:在BAT工作和创业的状态,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我:**阿里待过不到一年,感觉当然是很棒啦,看到这些非常专业的同事,照葫芦画瓢顿时感觉自己都变专业了很多。而且,阿里杭州西溪园区的食堂真的很不错啊,现在还经常怀念。

尽管第一次创业项目失败了但是体验过创业之后。就更喜欢创业公司的氛围,大概是更贴近生活吧。

这和我是个实用主义者有关系,比如在大公司,能照规范来的事情尽量都要按照规范来。但在创业公司不一样,这里是野路子,只要管用,什么土方法都可以使,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智慧。创业的状态和之前的工作完全不同,成长快了很多,而且这改变了我对于学习本身的看法。

就拿设计来说吧,这么多种先进的工具,看起来个个都很牛啊,个个都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要是以前的我,那肯定就一个个都学个遍,不管以后用不用得上。

但是到了创业团队,我发现没有精力学完这所有东西,策略就被迫转变了。只要知道这东西在那里,能做哪些事情,就好了。要用的时候临时学一下。而且我感觉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UI中国:如果不做UI设计师,你愿意做什么,或者未来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其他一些创造类的工作,比如木匠、厨师、音效设计等等。

未来没什么大计划,过好眼下的生活吧,尽量保养身体,万一以后有条件环游世界呢?

UI中国:能不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工作台?

我:

最后~

谈起了他做个人网站的缘由。可乐橙笑谈是因为同事怂恿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加上功利心驱使才有了colachan.com的产生。

不过后来因为个人的原因,这个逐渐成了他的私密花园,内容都是主人精心修缮但又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枝繁叶茂,阳光有时雨露有时,简单且芬芳。三三两两前去拜访的人自然懂得主人的心意。

用他的话说就是:“这时候设计的意义才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