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电自己对饭煲的定时功能理解是错的,难怪我每次定时煮好的东西,都至少保温了一个半小时。
想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做了个小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统计结果:
- 参与者不够多,数据不足以精确定量。
- 存在不少干扰信息,比如前2题选了不同结果,第3题却选了“当然,不就是这样么”。
- 即使排除干扰信息,也无法保证每个参与者都去做实验验证第2题。可能存在有人想当然,直接把第1题答案照搬一遍。
- 以上两条会导致第2题的统计结果不可信,两种结果的实际情况比例不明。也导致第3题结果失真,真实情况下“理解错了”的人还要更多。
- 第3题选“原来一直都理解错了!”的人里,有人认为“8小时后开始煮”结果发现是“8小时后能吃上饭;也有反过来的。可以认为这部分参与者是真的动手验证过,数据可信度很高。
- 选择“没有电饭煲”的人,未必真的没有电饭煲。也可能是答题时不在家,无法验证。
几点确凿的结论:
- 定时的作用,消费者理解很不一样。两种理解人数相对平均,没有一方明显占上风。
- 至少有30%的人没想过这个问题(“理解错了”+“不知道”)。
- 电饭煲生产厂商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一致,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统计结果第5条)。
推论:
- 既然消费者理解不一致,电饭煲生产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遇到困难。
- 部分生产商纯粹按自己的理解来设计,这批生产商两者比例应该比较平均。
- 会在这个问题上替消费者考虑的生产商,更倾向于选择“8小时后能吃上饭”的策略。逻辑非常简单,因为多保温一会儿没事,但是到点了吃不上饭就要骂街了。
- 所以市面上的电饭煲,“8小时后能吃上饭”的应该至少超过一半。
- 但是从消费者的理解来看,“8小时后开始煮”的理解相对较多。可见这个概念并没有很好地教育消费者。